--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十三五”办学成就回顾
“十三五”期间,农林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坚守“立足陇南,服务“三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显著增强。
1.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学院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其它省级以上各类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7项,国家奖学金5人;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46%。
2.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学院拥有“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发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7个科研团队,合作建有“甘肃省蚕桑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和“甘肃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成县狗博士动物诊疗中心”等两个创业公司。教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其中SCI、EI、CSCD、北大核心收录论文60余篇;主持各类科研项目70项,荣获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等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项,授权新型实用专利6项。
3.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4人。甘肃省“园丁奖”1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1人,甘肃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9人,陇南市杰出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8人,聘请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20多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1.4%。
4.办学条件取得新改善学院建成了智能温室、植物组培中心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拥有化学、生物、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园林技术等合格化实验实训室53个,仪器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
5.产教融合探出新路径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内涵,产教融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智能温室引进成县常青园林花卉中心入驻,构建了“企业课堂”;与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等教学方式,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十三五”期间,新增校外实训基地60多家,累计开办企业冠名班10个。
6.社会服务创造新业绩学院立足陇南,面向地方企业和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扶贫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12项,完成各类技术培训3186人(次),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6项。中国教育报、甘肃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学院工作300余篇;智能温室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万余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图为2018年学生参赛团队备战“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场景。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图为大赛获奖部分证书。
“十三五”期间,学院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农业生物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累计招生1425人,毕业1292人,平均就业率94.46%。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智能温室、植物组培中心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
图为目前建成的学院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园区。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承担甘肃省教育厅、科技厅和陇南市科技局等各类科研项目70项,
项目经费164.3万元,完成27项,在研43项。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为2019年7月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在两当县云屏镇进行野外生物标本采集实习。
学院实行对外开放办学,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等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图为2018年10月18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我校举行联建实验室揭牌仪式。
学院为了提高服务陇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十分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图为2017年3月10日,
学校举行“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挂牌仪式。
学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与企业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图为2020年6月4日,李艳红校长走访我院校企合作企业-陇南市民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主动为地方开展科技服务。
图为2020年4月学院院长、省级科技特派员王让军深入成县陈院镇大垭村田间地头进行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